宁波市财政局201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4-03-05

2013年,市财政局(地税局)根据《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面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根据市政府办公厅的有关要求,现编制如下年度报告: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基本情况。市财政局(地税局)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的关键措施,立足财税职能,遵循公开、公平、便民的原则,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丰富信息公开载体,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局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全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各处室均指定了1-2名信息公开联络员,具体负责本部门公开信息的收集、整理、录入、发布工作;对公开信息涉及内部多个部门的,在由办公室牵头部门协调取得一致后再进行公开。基本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门机构承办和其他相关处室配合的工作格局。2013年,办公室牵头整改信息公开工作,强化主动公开、规范工作的意识,加强主动公开工作力度,不断扩大主动公开范围,细化主动公开内容,信息数量和质量比以往有较大提升。同时,利用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会议、政府信息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学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质内容,研究部署阶段性重点工作。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在严格按照《宁波市财政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等制度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公开工作督查制度和信息公开发布逐级审核制度,在内网文件发布上增添主动公开和保密审查等选项,确保每一个主动公开的文件均通过保密审查,每周将公开文件汇总交分管领导签字审核把关,并将督查情况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严把保密审查关,坚持“谁提供,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认真界定公开内容,坚决杜绝信息泄密。2013年,我局所有主动公开信息均经保密审核通过,未发生泄密事件。三是抓好平台运维。今年进一步加大对网站平台的整合优化。在宁波财税网上,更新信息公开链接,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抓紧完成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改造,回应社会民众对三公经费和政府采购等财税信息的关切,增添“三公经费”、“采购招投标”、“财税动态”、“通知公告”的目录更新,及时跟进对相关工作信息的跟进维护,对已公开信息实施数据搬迁和分类分区工作,使栏目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增强便民性和科学性。同时,利用税收宣传月等活动大力宣传宁波财税网,提高网站的关注度。在内容维护上,提高涉及企业的政策文件、工作报道、领导活动、常见问题等日常性政务信息的更新频率,对外公布政策解释联系电话,为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咨询服务,帮助公众多渠道更快捷地获取信息。大力推进政民互动,提升网上咨询的回复速度和质量,今年共答复网上咨询2889件 ,回复局长信箱来信24件,妥善处理涉及干部举报和税务举报共48件,为公众提供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一是发挥网络平台主渠道作用。将宁波市财税网作为财税系统推行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2013年在市局外网公布财政综合类法规文件56件;公布图片信息25条,财税工作信息177条;发布财税通知公告46条。同时新开辟“地税之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系统”、“2013年税收宣传月”、“阳光工程网”等服务专栏,及时整理并发布公众咨询的热点问题及答案,为全市纳税人和会计从业人员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另外,依托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加快信息更新,强化资讯响应,注重政务信息的发布维护的均衡性,充分发掘现有资源,确保每个工作日均有信息,信息更新变快变多,增强财税工作的透明度,全年主动公开各类信息456条,比去年增长190.4%。更加注重信息发布的平衡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进行信息公开,坚决避免月度发布时多时少的不平衡状况,有5个月保持月均发布信息数量达到50篇以上。二是积极做好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继续扩大部门预算公开的范围。2013年市级部门预算信息公开的部门(单位)从2012年的60个增加到2013年的62个,4月份在市级各部门外网上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9月在市财税局外网上公开了《关于2012年全市和市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关于2011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的报告》,增加了2012年市级公共财政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收支表格市和市本级财政决算表,向社会公开市级财政决算报告。10月专题布置了2014年市级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信息公开事项,细化财政总预算公开内容。11月,公布了2013年“三公”经费公共财政预算情况新增预算执行情况公开内容。首次公开“三公”经费预算数。接着,在市财政局外网上公开了市级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汇总数,公开部门预算信息的市级部门,在各部门外网上公开了本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数。2013年,大部分县(市)区参照了市级做法,通过互联网、报纸等向社会公开了财政预决算和政府序列部门的预算,宁海县、镇海区向社会公开了“三公”经费预算汇总数。三是以多种方式主动公开信息。各县(市、区)财税部门通过大厅通告栏、政策辅导会、财税政策宣讲、“税企QQ群”、《财政政策法规汇编》等载体,同时,12366纳税服务热线、网上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时发布财税信息,准确解答公众咨询,进一步丰富了我市财税政务公开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咨询受理情况。一是2013年我局共接入12366税收服务热线电话347136人次,其中人工接听51504人次,咨询的及时回复率达100%,并将纳税人咨询的热点问题和正确答案及时在网上予以公布。二是截至2013年底宁波财税网累计点击次数超过670万人次。2013年全年受理网上咨询2889件,办结率100%。三是提升了信息化涉税服务水平。目前全大市每个月通过网上报税的企业纳税人已达16多万多户,占总企业纳税户的95%,每个月有41亿的税款通过本网站直接征收并进入国库;纳入个人所得税网上申报系统的个人已达506万多人,全年发票查询2100万人次、个所税查询及打印11872人次。全年顺利完成了20万多名考生会计考试网上报名、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等工作。网站提供各类下载表格和软件共300多条,下载次数达100多万人次。提供多样化的互动交流渠道,全年及时办理网站各类信件及业务咨询共5000余件,受到广大用户好评。

四、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收费情况。一是2013年,我局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信息公开申请共计6件,内容涉及财政收支、资金补贴相关文件等,已全部办结。其中,2件申请的内容予以书面答复或网上公开;2件申请的信息不存在;1件予以现场办理且当面答复;1件因内容不明确而要求当事人重新提出申请。二是我局通过信息公开平台受理申请,以电子邮件形式给予答复,未收取过任何费用。对一些依申请可公开的敏感信息,如交通事故救援资金使用方面,我局都是严格把关,采取从网上走下来、落地约谈会面的形式,全面了解申请人基本情况和信息用途的基础上,在法律与制度框架下向其有限公布有关信息。

五、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投诉举报及行政复议、诉讼情况。我局在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文件中明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我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提请申诉或投诉,也可向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举报。截至目前,未发生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投诉举报及行政复议和诉讼。

六、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要困难。尽管我局近年来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面临一些困难。一是公开内容还不够完整,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项,公开的目录还需进一步规范。二是个别单位和人员的政府信息公开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公开载体和覆盖面还需拓展。目前政府信息公开以门户网站为主,报纸、广播等传统公开载体公开还不够。四是公开的及时性还有待强化。政府信息因公文流转、保密审查等原因而滞后,使公众不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从而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的服务作用,下一步我局计划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组织政府信息公开培训班,不断提高各处室(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专业性。二是完善各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程序。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管理,认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稳步、规范推进。三是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对现有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进行补充、完善、优化,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便于社会公众尽快获取公开信息。四是探索多元化政府信息公开载体。继续对宁波财税网进行整合创新,优化栏目设置,丰富网站内容,加强技术维护,提升运行速度。将宣传栏、12366热线、报纸、电视、广播、新闻发布会等传统公开载体作为政府信息公开载体的补充,同时积极探索其他公开载体。

宁波市财政局(地税局)

2013年12月31日


宁波市财政局201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