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对2017年度政务公开工作实施目标管理考核的通知》要求,现公布市审管办(公共资源交管办)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年报由概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支出和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步工作安排及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七部分组成,所列统计数据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如对本报告有疑问,请联系:宁波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地址:宁波市鄞州区宁穿路1901号,邮编:315066;电话:0574-87187042。
一、概述
2017年,市审管办(公共资源交管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紧扣《2017年宁波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立足自身工作职能,以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公开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息为重点,不断规范政务公开内容,拓展政务公开渠道,严格政务公开程序,稳步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办综合处获2017年度政务公开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以机制为抓手,夯实政务公开基础。一是始终保持有力机制。根据办机构处室职能调整实际,及时更新办机构概况基础信息。同时,调整办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处室,压实政务公开工作责任,确保公开工作全面规范。二是严格落实工作制度。继续落实《市审管办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市审管办政务公开工作流程》制度,并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办新开发的OA系统内,使政务公开工作常态化、经常性。三是继续强化队伍力量。及时召开会议对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组织各处室和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政务公开相关条例。同时,派员参加政务公开培训会议,切实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二)梳理公开领域信息,抓实政务公开重点。一是扎实做好行政审批改革领域信息公开。做好我市 “最多跑一次”事项公开,先后公布两批1117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占市级部门现有在用行政审批事项总数的93.2%。对照省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八统一”标准,进一步梳理我市“最多跑一次”事项标准。推进“全城通办”事项公开,先后公布两批378项“全城通办”事项,涉及33个部门,占我市行政审批事项总数的1/3以上。实施《民生事务一本通》事项公开,以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以自然人全生命周期为视角,梳理整合“出生、上学、工作、结婚、退休”五阶段所涵盖的270余项审批服务事项,以网站专栏和纸质索引版形式公布,方便公众随时查阅。二是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息公开。抓牢工程建设领域综合诚信数据库信息公开,自2014年投入以来,该库目前已汇集了各部门推送的企业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数据724968条,涉及企业10290家,从业人员136001人次 ,日均点击量达1.8万人次。抓好公共资源交易“黑名单”公开,维护公共资源交易“黑名单”查询平台平稳运行。2017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黑名单记录公告平台”共公开2条违法行为记录,涉及企业2家;共办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和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招投标项目891件,共发现记录31条,涉及投标人36人。抓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据公开,2017年,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发布工程建设、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两类项目招标公告1129条,中标公示1096条,结果公告1013条。市政府采购平台共发布全市采购公告5974条,结果公告4897条。整合市县两级公共服务平台数据,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网上交易系统,将全大市数据及时准确地推送至省级平台。全年共推送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数据17万余条,推送量名列全省前茅。
(三)强化公开载体建设,充实政务公开渠道。一是更新改版市行政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办行政服务保障系统一期建设项目已正式上线运行,市行政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已全面升级改版,在首页醒目位置设立“政务公开”板块,政务公开功能进一步优化。二是持续深化政务服务网建设。继续推进省政府服务网宁波平台建设,完成41个市级部门1036个大项、1441项子项行政审批权力事项政务服务网入库运行工作。企业群众登录该平台即可看到运行事项的审批流程、申请材料、审批时限等相关信息。三是稳妥推进公共资源网上交易系统建设。目前,该系统已实现招标信息网上发布、招标文件网上浏览和下载、交易证和CA锁网上办理、开评标会场网上预约、投标保证金网上缴退、远程异地网上评标、国有产权、网上投标、开标系统等网上交易竞价等功能。2017年,共办理新版交易证1580家,交易员3817人,实现网上下载招标文件项目1023个,购买标书17375份,网上场地预约开评标会议3212场次。四是加快推进微信公众号上线。顺应“互联网+政务”潮流,推进新媒体建设。经过前期调研、开发、试运行等多个环节,市行政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已于2018年初正式上线。组建微信公众号编排小组,建立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工作制度,预计月信息发布量30条左右。
(四)健全公开监督机制,扎实权力运行藩篱。一是强化工作考核。继续将行政审批政务信息公开内容纳入对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平台41家行政审批部门的季度、年度考核中,每季进行打分,并与其他考核结果共同作为部门年度目标考核打分的依据。制订区县(市)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2017年度共性目标考核,将审批事项公开和招投标信息公开内容列入对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年度共性目标考核工作中,开展年底打分评比。二是开展第三方满意度指数调查。每季度按一定的办件比例抽取市级部门和各县(市)区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系统数据,委托第三方对办事公开程度、办事程序、办理结果进行回访,每季度出具第三方满意度指数情况回访调查报告并通报相关部门。三是强化信息公开管理和服务。在新建的行政服务中心保障服务系统中增加文件是否公开流程,并严格申请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等环节的制度规范。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情况
(一)2017年主动公开信息类别和数量
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我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共985条。
无同意公开、部分公开和未予公开的信息以及就政府公开信息提出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二)公开形式
2.宁波市网上行政服务中心:http://zwb.ningbo.gov.cn/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7年,未收到依申请公开申请件。
四、政府支出和收费
本办政务公开受理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来源于本办的相关处室。由于本办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务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和有关的申诉案,因此未发生与诉讼(行政复议、行政申诉)有关的费用。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7年,我办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内容与公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政务公开的广度有待扩充;二是回应政策解读时效性有待加强;三是人员对政务公开工作认识有待提高。
六、下步工作安排
2018年,我办将从以下三方面强化政务公开工作:一是进一步做好重点领域政务公开。充分利用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市行政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个载体,及时发布各类信息。尤其是 “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惠民惠企的各新举措,使群众及时了解改革动态,享受改革红利。二是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以市行政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上线为契机,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作用,建立线上线下宣传体系,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增加互动交流。三是进一步提高人员工作能力。结合保密知识教育,组织办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人员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培训,充分扩大学习覆盖面,切实提高人员政务公开工作能力。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
附件:政务公开情况统计表
宁波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
2017年3月26日
附件
政务公开情况统计表
(2017年度)
统 计 指 标 | 单位 | 统计数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 1802条 |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3条 |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3件 |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27条 |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1802条 |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0条 |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0条 | |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30条 |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 4次 |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3次 |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3次 |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1次 |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1次 | |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3篇 | |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0次 | |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0次 |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 |
(一)收到申请数 | 0件 | |
1.当面申请数 | 0件 | |
2.传真申请数 | 0件 | |
3.网络申请数 | 0件 | |
4.信函申请数 | 0件 | |
(二)申请办结数 | 0件 | |
1.按时办结数 | 0件 | |
2.延期办结数 | 0件 | |
(三)申请答复数 | 0件 |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0件 |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0件 |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0件 |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0件 |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0件 | |
涉及商业秘密 | 0件 | |
涉及个人隐私 | 0件 |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0件 |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0件 |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0件 |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0件 |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0件 |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0件 |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0件 |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0件 |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0件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0件 | |
(三)其他情形数 | 0件 |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0件 |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0件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0件 | |
(三)其他情形数 | 0件 | |
六、举报投诉数量 | 0件 | |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 0万元 | |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1个 | |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 1个 |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2人 |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 0人 | |
2.兼职人员数 | 2人 | |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 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 万元 | |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2次 |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2次 |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50人次 |